主要方面 |
一级项目 |
二级项目 |
责任人 |
执行人 |
质量标准 |
监控人 |
质量监控点 |
[3]教育教学资源管理 |
[3.1]经费管理 |
[3.1.1]经费管理 |
分管财务工作的校领导 |
财务处、执行单位 |
教育教学经费投入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使用公开合理;各类生均教育教学经费达到教育部标准,能保持持续增长。 |
财务处、审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
教学经费使用情况、生均教学经费增长情况 |
[3.2]设施管理 |
[3.2.1]校舍管理 |
分管校领导 |
实验室与国有资产管理处、基本建设处、后勤管理处、教务处、公共体育部、艺术学院、各教学单位 |
各类功能的教室齐备、维护正常,能满足教学需要;图书馆、实验室、实训场所和附属用房面积以及其他相关校舍达到教育部要求,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
教务处、实验室与国有资产管理处、基本建设处、后勤管理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
教室设施、实验室及实验基地设施、图书馆设施、运动场馆及体育(艺术)设施、宿舍设施 |
[3.2.2]运动(艺术)场馆及体育设施管理 |
运动(艺术)场馆及体育设施达到教育部要求,满足体育、艺术教育教学要求。 |
[3.3]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
[3.3.1]专业建设设置 |
分管校领导 |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
专业设置、专业建设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符合专业类国家质量标准;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建立自主性、灵活性与规范性、稳定性相统一的专业设置管理体系,专业布局与结构合理,学校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注重一流专业培育,逐步形成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优势、特色专业;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具有促进和支撑作用。 |
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
新办专业、一流(品牌)特色专业、课程建设管理、一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管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与落实、实验室建设规划与落实、实验设备运行与利用、实验室开放情况 |
[3.3.2]课程建设管理 |
课程建设思路清晰、计划具体、措施得力、成效显著;有各类课程建设评价标准;课程评价工作体系完整、合理;课程教学大纲符合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国家、省级、校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线开放课程、校企合作建设课程。 |
[3.3.3]教材建设管理 |
教材建设规划科学合理,教材管理机构和工作制度健全,依照教材审核选用标准和程序选用教材,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情,对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及时认真处理;教材供应满足教学需要;有一定数量高质量的自编特色教材、校企合作教材,并有一定数量的规划教材。 |
[3.3.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 |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有规划、有措施,管理规范,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有成效,有一定数量的支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综合实践教育中心和创新创业训练中心,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
[3.3.5]实验室建设管理 |
实验室建设有规划、有措施,管理规范;仪器设备满足教学需要,运行与维护正常,实验室安全教育和检查到位,利用率高;管理机制先进,并形成一定数量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一定数量的校企共建实验室且运行有效。 |
[3.4]信息资源管理 |
[3.4.1]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管理 |
分管校领导 |
图书馆、信息化办公室、教务处、各教学单位 |
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校园网络建设与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有规划、有措施,网络信息安全和意识形态管理到位,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达到教育部标准;文献信息资源和教学资料库利用率高;教学应用软件系统配置到位。 |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图书馆、信息化办公室、教务处 |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使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 |
[3.4.2]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管理 |
校园网络资源、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能保障教学、科研需要;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有一定规模、利用率高;有一定数量的适应“互联网+”课程教学需要的智慧教室、智能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和条件建设,使用效果好。 |
[3.5]教学学术资源管理 |
[3.5.1]教学改革与研究 |
分管校领导 |
教务处、科技处、各教学单位 |
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显著,能较好的应用于教学,成效明显,对教学形成良好的支撑作用。教学研究氛围好,有一定数量的省级教学成果;推进教学改革措施得力,成效明显。 |
教务处、科技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
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的管理结合成果应用、学术资源管理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
[3.5.2]学术资源管理 |
科研工作、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和产学研发展对教学改革及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形成一定数量的研究性课程。 |